第三百一十七章 朕算是对得起大宋的列祖列宗了(求订阅!) (第1/3页)
蔡仍是把辽东的军民全都撤走了,但并不是说,蔡仍在燕云什么人都没留。
蔡仍在燕云留下了四张网——前情卫、中情卫、后情卫以及内情卫各在燕云地区留下了一支情报网。
事实上,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随着蔡仍在情报系统上不留余力的投入,随着蔡仍不控制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前情卫、中情卫、后情卫,也包括内情卫,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四支情报系统均在向监视整个大宋地区、整个西夏地区、整个金国地区、整个辽东地区发展、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而且,它们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监视。
而这四支情报机构所编织的情报网中,自然是以辽东所控制的区域最为密集,这其中也包括辽东曾经控制的燕云地区。
因此,蔡仍对燕云地区所发生的事了如指掌。
得知大宋对金国采取软弱的外交政策之后,蔡仍不禁摇头,他心道:“这么软弱,怎么可能避免靖康之耻?”
蔡仍觉得自己回到燕云、回到中原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的。
蔡仍派人通知吴玠,尽快将那十万将士带回来,辽东需要他们。
倒是大宋,没有催促吴玠他们赶紧离开蓟州。
这不是大宋对吴玠他们这十万金吾军有什么想法。
而是,大宋不愿意恶了蔡仍,而且他们也相信蔡仍不会一直占着蓟州不走的——蔡仍已经将整个云地和包括燕京在内的绝大多数燕地全都给了大宋,是不可能占着蓟州不给大宋的,这是大宋上下一致的看法。
另外,跟李纲等人预料的一样,因为蔡仍将燕云给了大宋,避免了汉人自相残杀,蔡仍在汉人当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现在几乎所有汉人都在赞扬蔡仍的高风亮节,不少文人甚至用诗词歌赋来称赞蔡仍。
这里得说一句,蔡仍让燕云之所以传得如此之快,除了有辽东宣传部宣传的原因,其实也有赵宋的文人刻意宣传的原因——赵宋的文人将蔡仍捧成了一个深明大义的汉人,企图以大义、以道德来束缚住蔡仍,让蔡仍不要来侵犯他们大宋的疆土。
不得不说,这些文人的做法虽然幼稚,但也反应出来了他们对大宋的热爱。
这也让蔡仍看出来了,现在的确不是伐宋的时候,他这一步可能是走对了。
话又说回来,走对了也好,走错了也好,这一步,他都已经走完了。
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因此,蔡仍索性就走得潇洒一点,然后一边密切关注各方的动态、一边经营自己的的势力。
七月中旬,吴玠率领十万大军回到了辽东。
蔡仍将吴玠他们这十万大军全都调到北方固防。
如此一来,辽东的局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终于举办了自己的登基大典,正式建立辽东国。
与此同时,蔡仍也正式任命官员。
简单罗列一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纲。
参知政事:赵鼎。
尚书令:宋江。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康伯。
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企弓。
观文殿大学士:吴用。
保和殿大学士:陈箍桶。
枢密使:陈遘。
知枢密院事:林师益。
参知政事:方琼——他早前对蔡仍有恩,就是他提议增强蔡仍的实力,用以壮大京军、抗衡西军的。在交割燕云的时候,蔡仍怕他被赵佶秋后算账,特意将他要来。
同知枢密院事:耶律大石。
三司使(计相):赵开。
御史大夫:陈公辅。
左司谏:刘彦宗。
右司谏:郑知常。
吏部尚书:李光。
吏部侍郎:郭永。
户部尚书:张悫。
户部侍郎:高履。
礼部尚书:萧昂。
礼部侍郎:郑克永。
兵部尚书:刘子羽。
兵部侍郎:李石。
刑部尚书:包康。
刑部侍郎:金富轼。
工部尚书:颜顺。
工部侍郎:萧容。
宣传部尚书:李未。
教育部尚书:朱伯良——在交割燕云的时候,蔡仍将自己的老丈人朱伯良一家也要了过来。
农业部尚书:吕将。
交通部尚书:胡世将。
商业部尚书:王守成。
鸿胪寺卿:赵良嗣。
江鸿寺少卿:呼延庆。
以上这些,就是辽东王庭的基础。
当然,这只是部分中央大员,还有一些中央官员就不一一列举了,地方官员也不在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