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解除后顾之忧(求订阅!)

第三百二十七章 解除后顾之忧(求订阅!) (第2/3页)

是——

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大宋又不敢与金国公开交战。

说穿了,大宋对平州的态度,就是只想谋取而不想力得。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平州的求援,大宋方面始终含含糊糊,不给于正面答复。

张觉的母亲、妻子等家属都不在燕京,也不在平州,而是住在营州。

而营州很快便被金军攻破,张觉的母亲、妻子等亲属全都被金军俘获。

张觉的弟弟张钧,听说他母亲被金军抓走,又见大宋迟迟不肯派兵去救援平州,于是将他所携带的赵佶赐给其兄张觉的御笔手诏以及敕书诏命等文件全部带走,然后献给了完颜宗望,希望以此换取母亲的性命。

可张钧哪里知道,他母亲、他嫂子等人早已被金军杀戮。

完颜宗望看了赵佶的手诏和敕书诏命等文件后,勃然大怒,他对宋朝的背信弃义之举十分痛恨。

其实,完颜宗望不懂汉语,也看不懂汉字,当时在他身旁给他翻译分析这些文件的人是原来辽国的汉臣,属于辽人。

辽人普遍对大宋联金灭辽的行为深恶痛绝。

因此,辽人便添油加醋的诉说大宋卑鄙背盟,说好了,平滦营三州归他们金国,如今还谋取平滦营三州,太无耻了。

在辽人的鼓动下,完颜宗望由此产生了择机报复大宋的念头。

……

张觉逃到燕京后,直接投靠了郭药师——张觉知道,如今的郭药师手握军权,是实力派,又同是辽人,所以,只有郭药师才能保他的性命。

张觉随后改名叫赵秀才,藏匿于常胜军中。

自峰山大捷以来,郭药师自恃立有战功,又有皇上恩宠,所以,他有些得意忘形,不可一世,放纵骄横,目空一切。

名义上,王安中才是燕山府第一把手,郭药师是王安中的副手。

可实际上,王安中对常胜军根本插不上手,甚至于许多政令都需要郭药师点头才算数。

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软弱,不敢也无法制服郭药师,他只知道曲意奉之。

于是乎,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等军用物资,王安中莫不上书赵宋朝廷,尽量供给。

郭药师说需要马匹,王安中则尽全力给郭药师弄战马。

为筹措更多的军费,为满足个人利益,郭药师还派部下在大宋境内各州,大做贩卖舟船等生意,以赚取钱财。

同时,郭药师还将当年为耶律延禧服务的一些辽国的能工巧匠召集起来,制造玉带、码瑙等各种奇巧珍贵之物,用来结交朝内权贵,以至于大宋权贵、宫中的大小宦官无不喜欢郭药师。

这时,常胜军已有五万之众,再加上被郭药师控制的乡兵,号称有三十万人。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郭药师及其部下此时仍然不改“左衽”,即仍然身穿辽服,而不着宋装。

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将郭药师与安禄山相比,认为他是一个危险人物。

郭药师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詹度的不满。

詹度可不像王安中那么软弱,他性格比较刚强,因此他想从权力范围上制约郭药师。

不过——

詹度在名义上虽是燕京的军事主管,但驻扎在燕京的非常胜军的宋军仅有九千人马,与“三十万”常胜军实在是无法相比。

因此,詹度要想全面掌控军权,就必须制服郭药师。

可郭药师又哪肯受制于詹度?

所以,两人关系日益交恶。

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

但谁是第一副手,朝廷并没明确,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

郭药师认为,在赵佶的御笔手诏中,他有“节钺”加衔,权力位置应该在詹度之上。

而詹度则认为,御笔上的排名顺序就是权力位置顺序,他的名字排在前边,郭药师的名字排在后边,这就说明他的权力职位应该高于郭药师。

(这其实是赵宋朝廷故意玩的一个小花招,目的是想让掌握兵权的詹度和郭药师相与牵制,防止他们一家独大,进而成为赵宋朝廷的威胁。)

詹度和郭药师谁也说服不了谁,冲突越来越尖锐。

王安中也无法调和,只好上书给朝廷,请赵佶来解决此事。

赵佶虽然也有点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感觉,可他对此并没有太过反省,而是很草率的觉得守卫燕京离不开郭药师与常胜军,便下诏书将詹度与河间府知府蔡靖进行对调。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稳,胸襟开阔,来到燕京后,他对郭药师坦诚相待;郭药师也很敬重他,飞扬跋扈的气势也有所收敛。

于是,燕山府的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暂时得到解决。

然而——

常胜军的兵权还是一直牢牢的掌控在郭药师手里。

……

完颜宗望亲自回到上京,将赵佶赐给张觉的御笔手诏、敕书以及诏命等宋朝文件,上报给完颜吴乞买,然后建议择机教训一下赵佶。

完颜吴乞买看了这些文件,当然也很生气——这些文件可以说是大宋勾结叛臣张觉的铁证。

但完颜吴乞买还是有些政治目光的,头脑也很冷静。

完颜吴乞买觉得,现在,耶律延禧还没有抓获,张觉也还没有抓获,西夏的态度也还不明确,鞑靼诸部也还没有完全解决,金国不能树敌太多,因此还不能交恶大宋。

至于怎样报复大宋,且留待以后再说。

完颜宗望想了想,觉得此时跟大宋交战,的确是时机还不够成熟——他对于大宋的军事实力还没有彻底摸透,尤其是对于郭药师与常胜军,宗望还有所忌惮。

回到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