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谁的责任?(求订阅!) (第3/3页)
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说萧干此人诡计多端……”
踌躇了一会,刘延庆让人将他儿子刘光世叫来商量。
刘光世听过之后,不信道:“蔡仍受那么重的伤,这就好了?再者,要投降,辽国早就投降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而且,辽国就是要投降,第一选择也是咱们大宋,怎么可能是蔡仍,蔡仍何德何能,也配辽国向他投降?”
王渊争辩道:“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如有半句假话,我愿遭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在大帐中来回走了一会,然后停下,道:“不管真假,这里都不能再待了。”
早在白天的时候,刘延庆就派人给童贯送了一封请求撤退的报告。
正巧,童贯和蔡攸给刘延庆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写在一张很精美的小竹纸上的便笺。
便笺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那回”是宋人口语,是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让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可耽误军事。
童贯和蔡攸此刻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很不了解,因此,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之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大军根本就打不了大仗,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
二是,刘延庆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他们宋军也应该退兵,择机而动。而且,刘延庆知道马扩已经去北安州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坚决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一定会造成混乱,进而给敌军可乘之机,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后再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过得是提心吊胆,毫无睡意。
拂晓时分,刘延庆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刘延庆刚睡着,王渊就跑进大帐报告说:“大帅,大事不好,北岸举火了,辽军很可能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然后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刘延庆匆匆回到中军大帐,随即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全军向白沟方向撤退。
命令下达了之后,刘延庆立即骑着一匹大白马在一大队亲兵的保护下往南奔去。
各军接到命令,立即烧营帐,毁辎重。
只见,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刘光世见队伍如此混乱,急得直跺脚!
刘光世赶紧命令自己所属各营共两万多人到左前方的蟒庄集结。
刘光世预感到,自己老爹这次可能要犯下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此时如果辽军趁机过河追击,将如何是好?”
所以,刘光世决定,自己率队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