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伐元(三十)请缨 (第1/3页)
布日哈图对高务实此刻思考中的三路合围自然是有所考虑的,不过他与高务实双方立场不同,所面临的局势也不同,故其担心的事情也有不同的侧重。
与其说布日哈图现在担心察哈尔大军在数日之后可能面临三面合围,不如说他更担心察哈尔那近四十万部民的动向。
无论是在布日哈图眼里,还是在图们眼里,察哈尔汗庭这六万精锐只要铁了心要跑,终归是能跑得掉的,大不了损失一批断后部队。即便明军调动了六十万大军又如何?哪怕因此拼个伤筋动骨,至少主力大军要走依然能走。
明军现在的战斗力相较于二十年前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无论图们还是布日哈图都不得不承认,毕竟他们此前已经试过好几回了,冷冰冰的战绩摆在那里,拼死抵赖毫无意义。
然而,明军的战斗力再如何提升,也改变不了明军主力始终是其步兵军团这一格局。明军的骑兵部队的确也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战马配备比例总体而言翻了一倍不止,甚至骑兵部队的总规模也将近翻了一倍。
可是那又如何?那就代表明军现在足以对蒙古骑兵打出歼灭战了吗?当然不行,哪怕明军骑兵现在拥有火力、射程优势,也只代表他们拥有正面迎敌蒙古骑兵的实力,而论机动性则依旧是蒙古骑兵独步天下。
为什么?不仅仅是高务实已经想到的战马比例、挽马数量之类的明显硬指标,还有其他方面造成的影响。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随着京华的钢、铁产能逐年提升,以及高务实位晋户部尚书之后对军队的财政投入日益加大,这几年明军获得的军费也在水涨船高。
这当然是好事,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九边明军的财政富余了之后,又考虑到可能要和蒙古人草原决战,因此除了买马之外,还为明军骑兵提升了装备水平。
武器方面不用他们管,这事儿兵部方面按照高务实的期望,已经给他们统一换装了京华的骑枪,后来考虑到马上拼刺刀实在不太靠谱,又补回了之前的马刀,实行了冷热兵器合用。
与此同时,兵部考虑到蒙古人战损担心的是人力损失,而明军自己更担心的却是高额的抚恤金损失(由高务实在辽东率先实行,后来被推广到了九边),因此又为明军骑兵配备了新式战甲及战马具装。
先说前者,也就是补回给骑兵部队的马刀。这一点上高务实此前算是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发现马刀还是不能省,又给补了回去。补回去的马刀是经过重新设计的,甚至高务实本人都参与了最终定型。
这些马刀以京华骑丁们原先用得最顺手的雁翎刀为基础做出了一些改动,制成短柄、窄刃、微曲的形状,实际上非常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哥萨克“恰西克马刀”。
由于京华的钢材质量较高,这种马刀长三尺六寸(1.2米),带平行血槽,做到了比号称“天堂之刃”的恰西克马刀略长一点,但仍然维持足够强度。至于重量则如恰西克一样足够轻,全重为三斤一两。
马刀属于武器,增重三斤一两也不算多,还算能够接受,但防具方面可就不同了。
首先是明军骑兵本身的罩甲有了变化。高务实早年玩游戏时还挺喜欢重装骑兵的,毕竟数值都很夸张。不过,随着后来的某些了解,开始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即在东亚范围内而言,重装骑兵用处不大,即便配备,也无需太多。
由于他是管钱袋子,兵部也在他的影响范围之内,于是重装骑兵在明军中的配置比例的确很低,一个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里头,重装骑兵通常不满一千,大致在八百左右。
明军骑兵重点发展的是“半具装骑兵”。这一点其实本身也契合有明一朝的骑兵建军思想,即骑兵四大宝:软弓、长箭、快马、轻刀。当然,软弓长箭现在被万历二式骑枪取代了,快马则一直都很重视,轻刀也已经补上。
这里说的是建军思想,即骑兵装备还是不能太重,因此过于沉重的两宋式全具装只是少量装备,主要发展重点防护式半具装。
唐顺之的《武编》中,关于大明半具装骑兵,是有明确记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