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建设辽南(中) (第2/3页)
,各种海产品都可以,这就可以一举搞定三件事:
一是海产品不会浪费,可以储存起来,不管是做军粮还是发放给普通老百姓渡过万一出现的饥荒都行。
二是在出口销路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不会导致辽南产盐大规模囤积滞销。毕竟盐虽然基本上没有保质期一说,但囤积大量的盐也是需要管理费用的,包括仓库、人员等各个方面,所以少量囤积无所谓,但大量囤积就是在浪费钱了。
三是有了大把的食盐产量摆在这里,高务实跟南方的某些人说话时,底气就更足了。如今南方的某些人,之所以还敢对京华的进入明里暗里进行抵制,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盐业这一块优势很大。
长芦盐场固然强,但这个时代的北方产盐量跟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更何况长芦盐场毕竟是舅舅家的产业,他高务实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说话总归不会有在京华那般一言九鼎,有时候这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
因此,自己掌握一处超大产量的盐场,就显得很重要了。
辽东,或者说辽南,就有这个先决条件。辽东湾盐场,那可是后世红朝四大盐场之一,尤其是营口盐场,素有“百里银滩”美誉。
营口这个名字,在原历史中出现很晚,但现在高务实让它提前出现了——高大财神在这里打造了营口港,朝廷方面也没管他为何这般命名,反正在各项相关公文中都直接采用了。
但这个地方,从事盐业的历史却很长,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汉代实行盐铁由国家专卖政策,营口这个地方就成为当时辽东的海盐生产和专卖中心。
那时候汉朝朝廷设立盐铁官,驻平郭(熊岳镇温泉村汉城遗址)。这是汉代中央政府在东北设立的唯一一处负责盐铁的机构,彼时营口海盐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点。
此后的发展不一一详述,总之直到大明,营口的海盐生产都很著名。
大明朝廷在很早以前,就强制辽东25个卫和两个自在州都要生产额盐(由朝廷限定生产盐的数量),这个制度显然有点蠢,所以一些不在海边的卫州,就纷纷在营口地区开设盐场百户所,由军卒生产海盐。
而盖州卫本身也是辽东海盐生产的中心(营口属盖州卫),理论上——划重点,是理论上——每年生产额盐200多万斤,要占辽东总产量的58.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