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卅一)甲种镇、乙种镇

第283章 正国本(卅一)甲种镇、乙种镇 (第2/3页)

不需仰赖其它单位的支持,拥有极佳的战术运用弹性。

换源app】

而其它世界各国的基层连队直到营级,都无法独自的行使功守兼备的作战任务,需仰赖其它单位的支持来进行任务,战术当然有所局限。

另外,戚继光编练戚家军以及他负责轮训的其余部队,几乎都是募兵而来的职业化部队,待遇优厚、装备齐全、训练精良,不是卫所屯田兵制下的散兵游勇可比拟。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职业化军队中,可能只有西班牙大方阵及奥斯曼新军的薪资福利可以媲美。但是,这些军队在火器配付的数量及种类上,则皆不如戚家军(但可能超过戚继光轮训过的其他一些部队)。

当然,戚家军当时也有很大的弱点,那就是缺乏大口径的远程重型火炮,尤其是欧洲以及奥斯曼军队此时已经普遍装备大口径重型火炮,那么假设戚家军要与其对阵,则在远程火力以及杀伤威力上明显不足。

好在随着京华在军工方面的逐渐发力,这种情况不久后便得到了改善,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戚继光搞出了“车营”。

老早之前就说过,车营并非只是多了“车”,而明代的“车”也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车”。明代的战车,一开始是在车头置几排尖锐木桩,横列一排这样的车就可以用于拒马。后来又在车上设计出可以射击火枪的垛口,于是在拒马的同时还可以开火还击。

等到了嘉隆万时代,战车进一步发展,不仅强化了前述功能,战车本身也加大加厚并增加了可以载炮的种类。当然,就算战车升级增大了,一般也只能载虎蹲炮这一级,最大可以载京华三号炮。

戚继光因之建立车步骑营,简称车营,使车步骑协同作战,可以相须为用。防御敌骑用车,保卫战车用步;车以步兵为用,步兵以有战车防卫而加强;骑兵则乘势出奇制胜。

这种车步骑营,一可以束部伍,一可以为营壁,一可以代甲胃,形成有足之城,不袜之马。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骑为奇,进可攻,退可守,步骑迭用,出奇无穷。

车营作为营壁,可以充分发挥火器的长处,对进犯的敌骑可以以长制短;运用车营与敌人作战,敌人无法四处剽掠;用车扼险敌人则难以逾越等等。

但是,没有什么战术是完美无缺的,车营的问题就和重甲步兵一样,行军速度无法提高。这就导致戚继光在蓟镇虽然无数次击败蒙古人,却在斩获首级上始终拿不出手——人家打不过就跑了,你这重装车营哪里追得上?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当高务实的刺刀空心方阵大放光彩之后,戚继光也开始减少战车配置,只留下少量战车作为中军最后的防御手段。

再后来,等到他去编练禁卫军时,京华的火炮不仅威力日益强大,而且因为新式造车之法出现,火炮机动性也出现了飞跃,且此时大明开始不缺马了。

由此,戚继光继续改进,将偏厢车进一步火器化、驮马化——意思是说,战场全部改用马拉,战车上载兵载炮,引入“空心方阵”理念,在作战之时可以组成“战车空心方阵”,比刺刀空心方阵更加稳固——毕竟刺刀阵还是很考验士兵胆量的,而采用战车则可以降低这一要求。

然而直到此时,仍然可以看出大明军队对于火炮的使用仍然是“步炮混编”、“骑炮混编”,连作战理念最为先进时髦的戚家军,也没有单独将炮兵编组使用。

炮兵连出现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创下中国第一次将炮兵单独编组使用的记录。而刘馨此时提出的问题也就是从这儿来的:连戚家军都没有这样的编制,你确定你现在要搞炮兵连?

高务实听了她这番话,郑重点头道:“不错,现在大明百六十万大军之中,只有不到七万人的禁卫军是有‘连’这一级编制的。但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要一道诏书下达,哪支军队敢不变更军制?改变之后,大家慢慢也就习惯了。”

然而刘馨却没那么乐观,她摇头道:“习惯有‘连’这么一级不难,难的是让各级将领都习惯于指挥这一不同体系的新编制军队。因为只有满足了这一条,更新一些的‘炮兵连’才有意义。

否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