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勃固会战(下)

第275章 勃固会战(下) (第3/3页)

用来铸造农具的铁范模具,而龚振麟不过是拿来铸炮而已。

那么为什么之前没有人这么做呢?其实是因为有技术难题。

铁模技术就本身的硬件并不难搞,铸铁的或者铸钢的都可以,无非就是个承载容器,起到的作用除了固定炮模外,也就是散热作用比较好。

铁模的好处是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铸炮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一门炮铸造之后得等几个月,铁模铸炮稍稍放一放就能直接拿来用了,而这些硬件,明代的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实现。

但是铁模也有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实在太快,这就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化来不及进行)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所谓的白口铁。

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密闭性比泥模要好不少。

铁模的真正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铸炮那样等待几个月的时间。这点在龚振麟的铁模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

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

这个问题高务实是怎么解决的呢?哦,其实也不能算是高务实解决,实际上是后来京华钢铁方面自己搞出来的——关键就在于朱载堉在高务实的提示下搞出来的那个鼓风设备。

这东西细说有点麻烦,简单的讲就是已经类似于美国内战时期的热鼓风技术,高炉内的温度足够高,这样铁液中硅的含量较高,冷却时石墨化就比较突出了。

不过这样也只是解决了白口铁的问题,大致上算是进化到了灰口铁的水平,但铁模铸炮的冷却过快问题也不是完全解决,只能说勉强堪用,而铸造速度大幅提高,高务实综合考虑之后觉得可以接受罢了。

至于铁模冷却速度的问题,高务实倒是知道解决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内模水冷,但这东西难度似乎相当大,京华钢铁方面得到他的提示已经过去了好几年,然而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偏偏高务实只知道这么点粗浅理论,论实操能力完全是零蛋,也只能继续等着了。

购买火炮的问题陷入了僵局,莽应里现在根本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来买葡萄牙人昂贵的火炮,雷迪队长十分遗憾地离开了,走之前还很打击莽应里的说了一句话:“攻陷大型棱堡这种事,即便是在欧洲也非常困难,除了拿大量的火炮硬砸之外,几乎就只有长期围困这一条路,陛下好好考虑吧。”

莽应里不知道他这话有没有恐吓的成分,但面前的困境是明摆着的,眼下继续强攻肯定不是路,因此他也只好下令暂停进攻,并开始部署围城。

高思廉一战打得对方不敢强攻的战略目标,就此算是达成了。

实际上他心里也有些后怕,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他此前从来没有指挥过几万人,最大的指挥兵力也只有三四千人,所守卫的棱堡也不是勃固城这样的超大型“棱堡”,所以他一直担心如果对方破釜沉舟发动总攻,自己这边是不是能指挥得过来。

毕竟勃固警备军的建立本身是个意外,这就导致了现在除了他本人之外就只剩下一些低级军官是高家家丁出身,而中高层指挥体系基本还是空的。真要是面临一场全面作战,鬼知道会不会到处都出现问题。

于是这样一来,勃固城内外就形成了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

高思廉端着望远镜看了看开始安营扎寨的缅军,稍稍松了口气,又把目光往东面投了过去,暗道:不知道都统那边会选择什么时候发动反击,是趁莽应里立足未稳直接反打,还是再等一段时间,等缅军彻底松懈下来再打?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岳晓遥”、“豆儿852”、“系统崩溃”、“无忧无虑k书”、“我只看看不点进去”、“阿勒泰的老西”、“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