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四方会谈 (第3/3页)
次四方会谈的机会,把基隆港拿回来?西班牙东印度公司已经被荷兰人和福建的郑氏家族挤出日本市场,继续派驻几百人的军队驻扎基隆毫无意义,不如交给我们进行开发利用。”
众人立刻打起精神,虽然不知道朱道临把基隆港要回来干什么。但让西班牙300多人的军队长期驻扎在自己身边谁也不舒服,包括西梅诺和巴加斯在内,都不愿意看到西班牙军队站住茅坑不拉屎。
在众人看来,若把基隆港交到自己集团手里,不出一年就能建成远东有名的大军港和贸易中转基地,何况日本因为宗教事件不断驱逐天主教神职人员,不再与大明和荷兰之外的商队进行贸易,西班牙的马尼拉总督已经没有继续在基隆港驻军的必要,与其被越来越强横的荷兰人夺走,还不如送给与西班牙紧密合作的大明帝国。
朱道临等人关于基隆的讨论尚未有个结果,瀛洲军政委员会的正副主官汪照寰、魏玉瑛、范三民匆匆而至,众人立即起身相互见礼。
汪照寰一见面就抱怨朝廷和皇帝不重视瀛洲,既然已经纳入大明版图,为何至今没个谕令,弄出个四不像的瀛洲府军政委员会,心里别扭得很。
主管工业的范三民乐呵呵地却没什么意见,这位曾担任虎山庄园副总管的技术官僚是位干实事的人,在他看来,当不当朝廷命官无所谓,能追随朱道临干出一番事业才无愧此生。
朱道临笑了笑,没有理睬汪照寰的抱怨,问好之后便向分管户籍、教育和医药的师兄魏玉瑛行礼,上前握住师兄的手,低声问道:“书院办起来了吗?”
“办起来了,在移民中挑选22名老夫子任教,使用紫阳书院的教材,虽然只有337个孩子,但总算办起来了。”
“半月前,书院从南岸旧码头后面的木板房,搬到圆山西面仍在修建的瀛洲书院,就在计划修建的紫阳观山脚下,我们紫阳观的医馆也设在那里,全是红砖大瓦房,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
“书院的老夫子和家眷住进了宽阔的砖瓦房,个个都感激不已激,原本对新教材颇为抵触,现在都接受了,对孩子们也非常关心,目前书院采用全寄宿教学,每十天放一天假,让孩子回去见父母家人。”
“新竹那边的移民已经超过三万人,派去的医疗队由玉宛师弟领衔,新竹书院恐怕年底才能着手修建。”
皮肤黑了不少的魏玉瑛详细禀报,虽然身为朱道临的师兄,玄岳道长的高徒,但在威严日盛的朱道临面前不敢有任何托大。
寒暄完毕,朱道临主持淡水港开港庆典准备会,仅用半小时就把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
会议干净利索地结束,众文武争相陪同朱道临前往军用小码头,登上警备司令部的帆桨巡逻快船,前往新落成的淡水港,长16米、宽3。5米的帆桨船顺流而下,扯起风帆之后速度逐渐加快。
快船行驶3公里左右,驶出淡水河口,转舵南行,绕过河口南岸与海岸之间仍在修建中的三号炮台,驶入伸出海面750米的防波堤北入口,朱道临冷漠的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两个月前乱糟糟的港口已大为变样。
八座钢铁吊塔屹立在1,200米长的石基码头边沿,开阔坚实的混泥土码头一览无遗。
码头上方100多米外,十六座红砖红丸的高大库房整齐排列,中间高高竖立的三重牌楼上方,挂上了“交易市场”的大匾额。
所有建筑都方方正正,比邻相连,突出墙面的方形柱子和劵拱形大门显示出特有的坚固与厚重,与平坦宽阔的码头和高高钢铁吊塔相互辉映,构成与众不同的淡水港形象,给人一种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深刻感受。
ps:这几天巨火出差,只能抓出时间码字,所以更新时间没法固定。
谢谢还没发现大大的打赏,谢谢风鹰兽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