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忠烈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忠烈 (第1/3页)

南迁的提议又失败了,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陷入到了孤立无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的地位之中。

流寇正在一步步的逼近京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rì,李自成指挥的流寇到达běijīng。

běijīng局势十万火急,急令驻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入援京师,吴三桂接令后,虽兵发京师,却是行动迟缓。

这时的吴三桂已经变得举足轻重。

崇祯目前可以期待的只有两支部队了,一支是宁远的吴三桂,一支是福建的丁云毅。福建离京城太远,况且丁云毅桀骜不驯,崇祯没有成功调动他的把握,于是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吴三桂的身上。

吴三桂三月七rì接旨,三月十rì放弃宁远,三月十六rì到达山海关,对于一支军民搀杂的二十万人来说,这个速度不慢了。吴三桂是可以丢下百姓飞奔běijīng,可是李自成还没到běijīng,没有必要十万火急,但很快情况便不一样了。

十七rì,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京城攻防战正式爆发。

李自成攻běijīng始终都是一个天大的谜案。

流寇虽然一路斩将,也不过占了山西。明朝重京畿而轻外省,历来在běijīng集结重兵。三大营号称四十七万,虽然虚额很多,但半数应该有的。战斗力固然不强,可是满清兵多次兵临城下,京营也算得上久经战阵。běijīng的城防甚为坚固,多次外敌兵临城下都无法攻破。崇祯年间满清也多次打到běijīng,京营野战也许不济,守城起码能坚持数月,此外还有红衣大炮的帮助。流寇攻坚能力很差,一个宁武关就损失上万jīng锐,为什么攻běijīng如探囊取物?崇祯迟迟不南迁和命太子南下也不好解释,君王死社稷是壮烈,可是有哪一个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和其他朝代不同,明以南京为陪都,太子驻南京前朝也曾有过。

崇祯不至于昏庸到这种程度。

可以说崇祯在流寇逼近时是不相信城陷的,而且文武也有这个信心,否则早就四散逃亡了。

应该说崇祯在流寇逼近时是不相信城陷的,吴三桂不rì即到,一旦流寇被困于坚城之下,各地的勤王兵马也会陆续开到。崇祯不需要长期守城,只要能坚持个把月就会转危为安。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李自成兵临城下之际,派出太监杜勋为使与崇祯议和,开出的条件是:“议割西北一带分因而王,并犒劳军银百万,退守河南”,“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招兵助制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眼看就要进城了,竟然开出这么优惠的条件?

而崇祯在社稷颠覆的时刻居然不应允。李自成已经占据了陕西河南,割不割都一样。而且他也已经自立为王了,现在就是掏出一百万银子的事,还可以借助他去剿灭张献忠等寇,甚至抵抗满清。

即便将来尾大不掉,也比城破国亡强一万倍。假设崇祯接受这个城下之盟,李自成就会解围而去,丢掉到手的胜利。

但是这一切谜案却永远不会有谜底了......

在崇祯发出“勤王令”后,吴三桂总算还是发兵勤王了,相比于其他将领好了不知多少。崇祯发出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刘泽清谎报坠马,脚受伤,借故不奉诏。只有唐通部离běijīng近,率八千人马先到běijīng。这真是杯水车薪,怎能救得了明朝的危亡!

恐惧的气氛笼罩着京城,城外流寇攻城一声比一声更急,几乎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失去了。

“勤王之师到哪里了?”一直到了最后,崇祯依旧没有放弃希望。

新任兵部尚张缙彦长长叹息一声:“陛下,哪里有什么勤王之师啊!现在咱们京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啊!”

崇祯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晌才长长叹息一声:“朕非亡国之君,但大臣却都是亡国之臣那!”

到了这个地步张缙彦也不在乎什么了:“陛下,城中三大营的人跑的跑,散的散,人心聚拢不起来了,现在咱们手里可用之兵只剩下四万了。偌大的běijīng城啊,这区区四万老弱残兵,根本守不过来,头上平均三个垛口,才能分派到一个士兵。除这四万老弱之外,还有宫中公公数千人协助守城,加一块儿也顶不了多大用。而且这帮老弱残兵长期欠饷,这回还是因为要他们拼命守城,才每人发了一百个钱,因为没人管饭,他们还得经常请假,跑到城下自己买烧饼充饥那。”

崇祯苦涩的笑了一下:“朕在位十七年了,十七年来,辽东和中原的战事,调兵措饷,实在是不得已的事。连年征战,赋税加派增多,本意是想安民,结果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朕的过错;贪官污吏乘机巧取豪夺,刻意盘剥,造成民生困苦。朕深居内宫,不能体察,是朕的过错;将领懦弱,士兵骄纵,不肯拼命杀敌,反而对百姓烧杀抢掠,视为仇敌。朕任用非人,致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