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8章 马卡洛夫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0908章 马卡洛夫 (第1/3页)

要新建一家大型重工业制造厂是非常难的。硬件设备其实最好解决,但人员方面是最大难关。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别处拉一套人马过来。

如果这套人马本身就经历了多年磨合,有足够的组织和纪律,那么企业组建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国内在建国早期就经常这么干,从工业发达地区的某个工厂院校直接拉一批人到异地再建一家厂校。速度快,效率高。

周青峰接受国内那堆国企烂包袱也用类似办法。只要剔除冗员,加强管理,大部分企业几个月就能起死回生。否则‘圣光’没可能发展的如此迅猛。

集团从大毛二毛家捡破烂也是同样套路。搬设备回来还不够,要重新招聘培训人员。如此还不如把原班人马高薪拉来重建,能省很多投资和时间。

按照周青峰的经验,只要把三分之一的骨干拉过来,剩下三分之二用国内人员填补,这就足以发挥以老带新的效果,还能提升流动性,灌输新鲜血液。

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有几万员工,是可以造航母的大型重工企业。

它将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逐渐凋零,乃至破产。最终只剩千把人看守长满杂草的空荡厂区,其余人等自谋出路。

现在的‘尼古拉耶夫’也面临同样问题,没有订单,没有拨款,全靠出售厂里的资产维持。拆掉‘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就是无奈之举,出售‘瓦良格’号更是如此。

按说有‘圣光’掏钱,‘尼古拉耶夫’的命运应该会更好些。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没‘圣光’插手,这家造船厂还能苟延残喘个十来年。

有了‘圣光’......三年都撑不住!

如今才两年,‘尼古拉耶夫’就有大量职工流失。一则是续建‘瓦良格’好用不了那么多人,二则是技术骨干被大量挖走了。

挖人的就是‘圣光’。

马卡洛夫厂长对此是无可奈何,他养不起那么多职工,只能让其离开。而欧美又不需要‘尼古拉耶夫’的技术人员,这批人很容易就被‘圣光’雇佣。

受雇之后的船厂人员不会立马离开。他们只是换个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