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危机关头 (第1/3页)
帝都首辅官邸。
林世平赶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周涌涛才送走国防部长与几位参谋长等军方要员。
第51特混舰队在东陆心海遭到袭击,没让周涌涛感到意外。
其实,周涌涛并没有参与海军作战行动的相关部署工作。
虽然他是海军元帅,在海军服役了几十年,还是白止战之后,帝国海军最为杰出的统帅与指挥官,但是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主要是为了避嫌,周涌涛很少过问海军事务,更别说直接插手作战行动。
在罗佑宾把战报送来的时候,周涌涛也就叹了口气。
能责怪海军参谋长张晓天吗?
保留陆心海分舰队,而且派航母进驻东陆心海,在根本上是为了配合总体战略,跟海军司令部没什么关系,跟海军参谋长更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就算要追究责任,也应该由帝国内阁来承担。
此外,让特混舰队出港活动,也是正常的战斗部署。
在理论上,留在港口里面的舰队,不但没有任何的价值,也谈不上更安全。
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不给力?
显然,这是在推卸责任。
从战术部署的角度来看,第51特混舰队没有犯错,也没有冒险北上,一直在东陆心海南部海域活动。
不然,也不可能在遭到袭击之前,接连拦截了3支轰炸机群。
真正要说的话,其实是兵力不足。
在拦截了3支轰炸机群之后,第51特混舰队已经没有足够的防空战斗机,也就没法扩展防空网。
当然,这跟只有2艘航母有很大关系。
如果第51特混舰队是三航母战斗群,在面对第四支轰炸机群的时候,至少能派8架战斗机前去拦截。
可惜的是,第51特混舰队没有三艘航母。
这能怪谁?
显然,肯定不能说是海军的责任。
十多年前,也就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后,在论议两院强行通过法案,把航母限为15艘的时候,当时还在海军服役的周涌涛等海军的高级将领就明确提到,15艘航母无法保证应付所有突发情况。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是全球部署。
哪怕在大战爆发之后进行必要的收缩,比如主动放弃根本就守不住的北夕落洋,15艘航母依然不够。
当时,周涌涛提出至少要保留18艘航母,最好是20艘。
增加3艘航母,在特殊时刻,比如航母的维修高峰时期,其实就相当于只多出了1艘可用的航母,而增加5艘,才能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多出2艘可以部署,或者处于部署状态的航母。
显然,千万别小看这一两艘航母。
因为没有这一两艘航母,所以在大战爆发之后,帝国海军为了保证在更加重要的方向上有足够的兵力,也就只能从陆心海分舰队抽调航母,毕竟从战略的角度看,陆心海分舰队的地位最低。
说得直接一点,陆心海本身就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
有那么一点“鸡肋”的味道。
这绝不是乱说。
关键就是,帝国在陆心海这边确实没有多少切身的厉害关系。
保住去墨海的航线?
显然,就算保住了这条航线,如果没有能够守住阿斯特拉罕,依然无法守住至关重要的跋窟。
等到枷锁陆桥沦陷,这条航线就没意义了。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守住阿斯特拉罕的难度并不比守卫新罗西斯克小多少,相对来说还更大。这就是,阿斯特拉罕不但是南下跋窟的必经之地,还是向东攻打东骆沙腹地,乃至扫荡枷锁陆桥的基础。
在拿下阿斯特拉罕之前,西陆集团肯定不会冒险调集重兵强攻新罗西斯克。
守住夕梵运河?
显然,只要帝国还控制着波沙湾,尤其是南岸的几个产油国,依然是新月地区霸主,守住夕梵运河就不是问题。
再说,把舰队部署在窄海同样能守卫夕梵运河。
只有在掌握了绝对战略优势,并且发起战略反攻的时候,帝国海军才需要向陆心海增派兵力。
在此之前,肯定是优先保证其他方向。
要说的话,真正让周涌涛感到惊讶的,其实是西陆集团打击第51特混舰队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