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淡化处理 (第1/3页)
这场发生在8月4日夜间的坦克大战,可以说是既短促,又突然。
在回到联合部队司令部,获得更多的情报之后,丁镇南才意识到,伊拉克军队根本没有想过要越过边境线。
就像他之前猜测的那样,伊拉克军队不过是来做做样子。
至于那辆引发了战斗的BMP-1战车,当时很有可能没有越过边境线,只是去勘察已经存在几十年的界碑。
因为在荒漠里,所以这些界碑在立好之后,从来没有维护过。
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伊拉克也是波沙湾南岸产油集团的成员,跟沙乌地等邻国的关系很不错。在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中,为了抗击波伊国,以沙乌地为首的产油国为伊拉克提供了数百亿金元的无偿援助。
伊拉克军队的主战武器,很多是用产油国的援助资金购买的!
正是如此,在过去几十年里,两国的边境从不设防。
根据被俘的伊拉克官兵交代,他们确实没收到突击沙乌地的命令。
派装甲部队到边境附近活动,主要是跟联合部队宣布设置禁飞区有关,也就是通过地面行动挑战联合部队。
正是如此,丁镇南向施授良提出建议,暂时不公开这场战斗的相关消息。
理由也很简单,还没有到开打的时候!
现在部署到位的只有2个装甲营,也没有支援部队。用来保护哈利德国王军事城的“神箭手”防空系统还没有运到,“战-16A”机群也还没到,暂时没有应付弹道导弹袭击与猎杀导弹发射车的能力。
要是在这个时候把侯赛因惹急了,恐怕会立即使用弹道导弹进行还击。
此外,地面战争也可能提前打响。
这些全都不在计划当中!
当然,这场战斗还充分证明了“ZT-99AL”的性能,也彻底打消了对该坦克的质疑。
在此之前,因为高昂的采购价格,不止是论议两院管国防预算的议员,连陆军与陆战队都提出了质疑。
言外之意,就是这种被吹上了天的主战坦克到底值不值350万金元的单价!
虽然这场战斗,存在一定的运气因素,特别是在交火前,伊拉克装甲部队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甚至没发现近在咫尺的陆战队坦克,等于是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整个交战过程依然是非常经典。
首先就是,12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得到了充分证明。
根据陆战队提交的交战报告,有一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打穿了两辆坦克,其中一辆还是T-72M。
此外,所有命中伊拉克坦克的穿甲弹,全都击穿了装甲,有出现因为装甲板的倾斜角度太大,而导致穿甲弹弹开的现象。
这还只是第一代整装穿甲弹!
其次,“ZT-99AL”的双向稳定瞄准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都得到了证实。
在首轮交战的时候,开火距离在2000到2500米左右,即便在第二轮交战时,开火距离也在1900到2400米之间。
在动对动的情况下,命中率超过70%,高于测试的成绩。
这也证明,依靠先进的观瞄设备,比如红外成像夜视仪,坦克能够在夜间向2000米外目标开火力。
至于战术机动性能,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过,意义最大的,还是证明了在“ZT-99AL”上采用的防护思想并没错,而传统的防护思想已经过时了。
其实,T-72就是传统防护思想的产物。
在上次大战中,以骆沙联邦的T-34为代表的中型坦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关的防护设计也在战后大型其道。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把坦克设计得小点,以降低被击中的概率。在外形方面,采用外表光滑的卵型炮塔,加大车首装甲的倾斜角度,以提高等效防护深度,并加大穿甲弹的跳弹概率。
战后的前两代坦克,几乎全都采用了这个设计思想。
当然,另辟蹊径的也有,不过是少数,而且性能都不太理想。
比如说布兰王国的“百人队长”坦克,就因为采用焊接炮塔,尽管重50多吨,防护性能反到不如同时代其他坦克。
梁夏帝国的前两代主战坦克,即“ZT-55”与“ZT-80”全都采用这种设计思路,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其实,战斗重量体现得最为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