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及时脱身 (第1/3页)
侯晨晟也就在斯兰呆了两天,在12月5日夜间就搭乘运输机返回古吉邦。
说是考察,其实是跟第十三陆战师的军官碰头,确定随后的交接工作。
别看都是师级部队,第五陆战师是在编的主力部队,而第十三陆战师是预备役,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如果要扩大编制,组建陆战军,也是以第五陆战师为基础,通过增编第十三陆战师这样的预备师来实现。事实上,第五陆战师的师部早就完成了扩编,随时能升级为军级指挥部。
侯晨晟急着赶回去,主要是北上的陆战队提了10多个小时发起进攻,代奥格尔南边的梵军南方集群也是一触即溃。
局势变化太快,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侯晨晟回去处理。
比如,如何安顿越来越多的战俘。
在第五陆战师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接纳了上万名战俘,而这些战俘全都是由保障部队送往后方,也就是巴伦布尔的临时战俘营。在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整顿之后,再送往后方,移交给专门收容与管理战俘的联军。就一般情况而言,梵军战俘全都会被送往位于巴铁西部荒漠里的战俘营,由巴军统一看管。没发生意外的话,要等到大战结束之后,这些梵军战俘才会被遣返回国。
现在的问题是,战俘实在太多了。
仅仅在12月5日夜间,准确说是到6日天亮之前,突击的作战部队就收容了3万多名战俘。
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小时超过2000人的速度增加!
因为有太多的战俘需要安顿,而且受道路交通条件限制,后面的保障部队根本没办法跟上去,所以突击部队在天亮之前就已放慢推进速度,在天亮之后更是停了下来,等待保障部队来接管战俘。
即便如此,仍然有梵军官兵成群结队的从战线对面涌来,向突击部队缴械投降。
几乎全是伤员,有不少已经奄奄一息,是被同僚抬着来到突击部队的战线前面,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显然,这些命悬一线的梵军官兵把投降当成保命的办法,认为只要放下了武器,向东方联军缴械投降,就一定能够获得人道主义救助。至少在过去,东方联军确实是在无私救助投降的梵军伤员。
可问题是,突击部队总共也就只有几千名官兵,而且随行的只有战地军医。
至于野战医院,在巴伦布尔郊外。
如果是陆战队官兵受伤,尤其是受了重伤,前线指挥官肯定会呼叫医疗直升机,把伤员直接送往野战医院。
显然,战俘肯定享受不到如此特殊的待遇。
再说,整个第五陆战师也就只有十几架能用来运送伤员的医疗直升机,怎么都轮不到去帮助战俘。
结果就是,前线指挥官不得不在12月6日的上午,下令禁止收容梵军重伤员。
侯晨晟回到古吉邦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也是让突击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建立临时战俘营。
随后,他还安排直升机,把几十名医护人员与大批医疗设备送往前线。
不收治梵军重伤员,虽然是情有可原,但是真要这么做,等于把战线对面的十几万梵军官兵逼入绝境。就算收容战俘与救治伤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也总比跟十几万梵军血战到底要好得多。
再说,真正能救活的重伤员,其实并不多。
很多重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的时候,已经快要断气了,军医能做的,也就是为其注射一支吗啡,让其平静的离开人世。
其实,大部分战俘是轻伤员,不需要抢救,在简单包扎之后就被送往了战俘营。
当然,关键还是需要体现出人道主义关怀,给绝望的梵军官兵一点点希望,从而在希望的引导下做出正确选择。
折腾到12月8日,突击部队才再次出发。
此时,收容的战俘已经超过6万!
显然,南方集群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再过两三天,代奥格尔南边的战斗就将宣告结束。
只是,第五陆战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侯晨晟在6日下午去了艾哈迈达巴德,处理一件跟第二十四机步师有关的事情。
按丁镇南之前做的安排,在拿下艾哈迈达巴德之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旅将南下攻打巴罗达,由第五陆战师安排1个加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