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见异思迁 (第2/3页)
只有这样,才能够用相对来说非常有限的兵力,也就仅仅是第十七装甲师,拖住斋普尔的数十万梵军。
如果让斋普尔的数十万梵军北上,攻打德城的战斗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当然,关键还是在西北战场。
在根本上,依然是兵力。
其实,丁镇南在过去几天所做到事情,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替西北战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就是,从留在斯兰的第十三陆战师抽调了2个加强团,前往古吉邦替换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增编旅。
只是,需要补充的不仅仅是兵力。
在替换部队到达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增编旅直接从古吉邦北上,也就会带走主战装备。
当初,丁镇南也是这么向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汤伯辉少将做的保证。
可问题是,暂时没有多余的船只向古吉邦运送主战装备。
能找到的滚装货轮,全被派去协助第五陆战师。至于登陆舰,得参与在梵罗国东海岸的登陆作战行动。
为此,丁镇南在11月最后一天,举办了一场宴会,宴请了所有联军高级将领,不过主要是盟军将领。
当然,几乎全都是盟军在南方次大陆这边的最高指挥官。
也就是借这场宴会,丁镇南向这些年龄比他大,军衔也比他高的将军摊牌。
丁镇南首先给了盟军将领一个选择的机会。
两个选项:要么跟随梁夏军队到前线作战,要么在后方负责后勤保障。
结果,几乎所有盟军将领都用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选择了后者,或者说排除了第一个选项。
随后,丁镇南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无条件交出主战装备,在司令部规定的时间之内送到前线,交给帝国陆战队。
既然是在后方负责保障工作,自然用不着那些主战装备。
关键还有,丁镇南还让这些将军立军令状。
当时,丁镇南还让警卫锁死书房,而盟军将领在签了军令状之后才能离开。
虽然周涌涛在事后打电话把丁镇那臭骂了一通,但是此举的效果非常显著,之前磨洋工的那些盟军全都变得非常的积极。短短的三天,就做好了移交主战装备的准备工作,并且表示会绝对服从丁镇南的调度。
从盟军那搜刮到的主战装备,足够武装第十三陆战师。
只是,丁镇南需要的不止是主战装备。
宴会次日,丁镇南还签署了几份调令,把聚集在巴铁的南部地区,尤其是卡拉港附近的几支盟军,以执行后勤保障任务为名派往西北战场,用来替换在那边打杂怠工的第二十四机步师。
当然,也减轻了巴军的任务负担。
借着此事,丁镇南还给主要盟军,比如高巨王家陆军与狭夷皇家陆上卫队制订了极为详细的任务清单,规定每个月从卡拉港与瓜港向巴铁的北部地区运送物资的总量,而且定下了惩奖规则。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哪怕只是战地军规,那也是军规,在战时拥有跟军法相同的效力,完成不了肯定会受到严惩。
说得严重一点,当时主官甚至会因为没能完成任务而掉脑袋。
把盟军发动起来后,等于大幅度降低了第二十四机步师在保障方面的负担,使其能集中兵力执行作战任务。
这反映出,丁镇南不太相信盟军的战斗力。
当然,不等于放着盟军不用。
丁镇南对盟军的第三个安排,也就是让其作战部队尽快进入战斗状态,充当联军战略预备队。
为此,丁镇南还专门找到侯晨晟,让他从第五陆战师抽调一批表现突出的军官,尤其是在战斗中负伤,得在后方休整一段时间的基层军官,组建一支教官团,去给盟军的作战部队补课。
这个在当时看来无关紧要的安排,在后来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按照丁镇南做的这一系列的部署,在12月的中旬,西北战场的兵力,除掉巴军之后都有25万。
这里,还没包括第三十三步兵师。
关键就是,第三十三步兵师不在丁镇南的调配范围之内。
直到搭乘运输机离开卡拉港,丁镇南都没收到指示,因此第三十三步兵师依然隶属西北战区的卫戍司令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