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重战称雄

第225章 重战称雄 (第2/3页)

能确实超过了“攻-8FZ”,即便是执行压制干扰作战的能力也能通过携带更多的电子战吊舱来增强。加上具备硬摧毁能力,所以“攻-5CZ”的作战灵活性远远超过“攻-8FZ”。

实战早已证明,硬摧毁是最为可靠的打击手段。

面对先进防空系统,电磁压制干扰的可靠性往往会受到挑战,甚至遭到攻击机飞行员的质疑。

按之前的规划,空军将在5年内让所有“攻-8FZ”退役,仅保留“战-10AD”。

虽然“战-16AD”已经完成设计,进入到验收试飞阶段,但是没拿到拨款,就别想进行量产。

也就是说,今后只能从海军借用“攻-5CZ”执行电子战任务。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帝国空军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自己的电子攻击机可用。

不要忘了,哪怕“攻-5CZ”也要面对机体寿命即将耗尽,在10年之后就要陆续退役的尴尬处境,可是下一代电子攻击机仍然由海军主导,在“攻-12A”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与空军没有直接关系。

到时,空军还是得采购“咸菜”。

由此不难看出,“战-16AD”的价值是多么巨大。

可惜的是,在大战爆发之后,“战-16AD”的采购计划才获得批准。哪怕帝国空军立即调整了生产计划,把“战-16AD”的优先级别排在“战-16A”之前,还直接使用了已经生产出来的机体,也不可能立即获得足够多的“战-16AD”,何况“战-16AD”的验收试飞都还没有完成。

迄今,帝国空军就只有30余架“战-16AD”,其中的10多架在进行验收测试。

也就是说,剩下的“战-16AD”全都参与了突袭特里凡的战斗。

这也是帝国空军安排“攻-8FZ”在前面开路,让“战-16AD”在后面跟进,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主要原因。

参战的20架“战-16AD”都还没有进行验收,很多电子战设备甚至没有进行调试!

武器控制系统其实是现成的,比如火控雷达来自为“战-11C/D”研制的AESA,而且在战前就完成了作战测试。火控软件跟“战-10AD”的差不多,而且已在测试机上完成了跟武器系统的调试匹配工作。

说得直接一点,这些“战-16AD”都能挂着反辐射导弹执行打击任务,只是无法使用电子战设备。

安排“战-16AD”执行防空压制任务,其实也是在进行验收测试。

至于作战效能,完全没必要担心。

关键就是,“战-16AD”能挂载与使用很多“战-10AD”根本用不了的重型武器,由此获得远远超过“战-10AD”的打击能力。

比如射程超过300千米,飞行速度高达4马赫的KD-24A重型反辐射导弹。

其实,这种导弹就是为“战-16AD”量身打造。

帝国空军当初选择使用“战-10A”来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轻型战斗机更加灵活。按照当时的理论,在遭到防空导弹攻击的情况下,轻巧灵活的轻型战斗机更容易摆脱。

当然,该理论的基础其实是反辐射武器还不够先进。

说得直接一点,因为反辐射武器,比如反辐射导弹存在性能缺陷,所以防空压制战斗机不得不冒险进入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以拼刺刀的方式发起攻击,也就只能选择生存能力更强的作战飞机。

实战结果也是如此。

在波伊战争中,防空压制战斗机的作战损失率高居战术飞机之首,而且达到战术航空兵平均损失率的5倍。即便到了波沙湾战争,防空压制战斗机的损失率依然居高不下,超过了其他战术飞机。

原因也很简单,战斗机再是敏捷,那也比不上防空导弹。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选择了重型攻击机,而且着手发展射程更远与性能更好的重型反辐射导弹。

其实,这番话应该反过来说。

在决定研制重型反辐射导弹之后,帝国空军才发现,需要一种重型平台来搭载使用这类导弹。如果仍然是“战-10AD”这类轻型平台,挂上2枚重型反辐射导弹之后,就别想挂载其他武器与设备了。

当然,KD-24A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导弹。

KD-24A的导引头其实就来自KD-18C,拥有全频段侦测能力,还具有记忆功能,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