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接二连三 (第2/3页)
,而A-7也只有1个大队,数量在24架到30架之间。等到F/A-18开始服役,并取代A-7之后,战斗机大队与攻击机大队全都缩减到20架,多用途战斗机大队增加到2个,搭载的F/A-18在40架到48架之间,比以往增加了十几架。
增加多用途战斗机,其实是为了增强舰队的战术灵活性。
只是,再怎么增加,也就只能达到48架。
要继续增强战术灵活性,就得在其他舰载机身上想办法。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盯上了F-14,打算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让F-14获得执行打击任务的能力。
其实,F-14确实有这个潜力。
在设计的时候,F-14就保留了几个重载点,最大外挂能力在理论上超过了6吨,肯定能挂载各类对地弹药。
此外,F-14的机载电子设备有不错的拓展能力。
欠缺的只是相关的控制程序。
早在几年之前,纽兰海军就做过测试,让F-14用铁壳炸弹轰炸地面目标,投弹精度勉强能接受。如果对火控软件进行升级,通过外挂吊舱的方式获得照射指引能力,F-14肯定能成为一种合格的攻击机。
只是,相关的改进工作却始终没进行。
至少没有这方面的情报。
要说的话,原因很简单。F-14太昂贵,而且维护保养的工作量非常大,用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肯定不划算。再说了,纽兰海军还有数百架A-6,以及更多的A-7,暂时不需要让战斗机执行打击任务。
只是,这也不能排除轰炸中转岛的是F-14。
哪怕没有进行改进,F-14也能够挂上铁壳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可见,如果轰炸中转岛的是F-14,而执行电子压制任务的是EF-111A,纽兰海军就肯定没把舰队派往北东望洋。
不管纽兰海军在那边搞出多大的名堂,都是在吸引帝国海军的注意力。
其实,刘尊岭也是这么认为,所以在收到消息之后,没有立即给白华伟打电话,而是等到白华伟过来。
分析之后,白华伟决定继续观望。
只是,航速由20节降低到16节。
不是担心遭到伏击,是为了节约燃油,从而把燃油补给时间推迟1到2天,有更多时间搜索纽兰舰队。
按照白华伟的判断,纽兰舰队距离约顿岛还有差不多2天的航程。
理由就是,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没来约顿岛,而且在中转岛遭到轰炸后,立即转向去北东望洋,也要在2天后才能到达中转岛附近,然后用2到3天时间展开搜索,而纽兰舰队将趁此机会追上来。
照此推测,纽兰舰队将在10月8日夜间到9日凌晨到达约顿岛附近。
显然,如果继续保持20节航速,有可能在找到纽兰舰队之前去进行燃油补给。把航速放慢到16节,就能把进行燃油补给的时间推迟到10日之后,也就有更大把握在此之前找到纽兰舰队。
至于减速所产生的影响,白华伟觉得并不严重。
不要忘了,约顿岛上有一座机场,部署了十几架反潜巡逻机,而且到8日,还会进驻一批战斗机。
关键还有,纽兰舰队必然会先对付约顿岛。
可惜的是,情况与白华伟预料的并不一致。
下午2点不到,珍宝港那边发来最新消息。
中转岛的驻军抓获了一名纽兰飞行员,而且确认隶属第3舰载航空兵联队,还是上尉小队长。
这家伙在被俘之后,就按照“国际战争法”的规定,交代了姓名、信仰与籍贯等必要的身份信息,其中就有所在部队的番号。
关键,中转岛的驻军还缴获了一些能证明其身份的物品,比如绣有联队标志的肩章。
只是,该飞行员没交代其他事情,比如特混舰队的方位。
能够由此认定,袭击中转岛的就是纽兰海军的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类似的把戏,纽兰军队以前就用过,只是上一次使用的是一具尸体,不是一名活着的军人。这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为了达到欺骗对手的目的,纽兰军方的情报机构故意让一具带着“绝密”资料的尸体飘到了斯班王国。拿到该“绝密”情报后,迢曼帝国就坚信同盟集团将在洛克国的西部地区登陆,并且着手加强夕落洋防线。事实上,同盟集团打算在北玄地区发动反击,而且最后也确实是在北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