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黄河赋 (下 十四) (第1/3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黄河赋(下十四)
一片钢铁组成的丛林。沿着山坡缓缓下推。
第三军指挥使徐达迈开大步走在队伍的正前方。左右两侧各有五名精挑细选出來的侍卫。与他一起组成整个队伍的剑锋。浑身穿着板甲。手中的长矛闪闪光。
更多的弟兄。则按照平素训练时养成的习惯。跟在侍卫们身后逐排增加。在移动中。缓缓拉出一个完整的铁三角。
沒有谁左顾右盼。每双眼睛都透过面甲上的缝隙。紧盯着正前方。尽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正前方正在仓促整队的敌军。还不到先前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还有三分之二的敌军。就埋伏山坡两侧的树林中。随时都可能杀出來。堵死大伙的退路。
但是。第一时间更新沒有人放慢脚步。左顾右盼。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來的老兵。大部分训练时间都达到了八个月以上。其中一小部分甚至早在徐州时。就已经隶属于朱重九麾下。
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已经令纪律刻进了每个人人的骨头里。
只要紧跟在徐达身后的那面战旗不倒。他们就会追随旗帜所指方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息。
他们沒有显赫的家世。沒机会学习任何武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一年之前。还是彻头彻尾的职业农夫。
然而现在。他们却是这个时代最职业的军人。
他们走得不是很快。但始终保持着同样的节奏。肩膀挨着肩膀。手臂贴着手臂。循着山坡下推。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单调的铜哨子声在队伍中连绵不断。像平素训练时一样。始终伴随着大伙的脚步。
那是连长的指挥哨。用來协调全连的动作。每声代表着大腿一次迈动。三声为一组节拍。不似传统的战鼓声那样振奋人心。听在让人的耳朵里。却远比战鼓声清晰。
很多老兵。不由自主地就想起自己刚刚入伍受训时的场景。
为了区分左和右。当时的教官们采取了无数办法。一只脚穿鞋。左胳膊上系绳头。用木棍戳屁股。花样百出。
谁也沒想到当兵吃粮。还要这么麻烦。挨了收拾后难免怨声载道。但冲着每天晚上的肉汤和一天两顿管饱的干饭。大伙全都咬着牙忍了下來
然后大伙就慢慢现。挺胸抬头。踩着哨子的节奏走路。其实也挺有精神的。
然后挺胸抬头。就慢慢成了习惯。
然后直起來的腰杆。就再也弯不下去。哪怕面对的是血淋淋的屠刀。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他们缓缓走下山坡。丝毫不做停滞。很快。与敌军之间的距离。就缩短到了一百步之内。、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探马赤军的主阵中。狼嚎般号角声猛然响起。低沉悠长。令來自河面上的北风骤然变得凛冽。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单调的铜哨子声。从狼嚎声中钻出來。就像冬夜破晓前的第一丝微光。
单弱。却桀骜不驯。
王保保被來自对面的铜哨子声。搅得心烦意乱。冷笑着将手中的钢刀奋力挥落。
天空骤然变暗。数以千计的羽箭从天空中落下來。密集如冰雹。
层层的钢铁“冰雹”砸在淮安军的身畔。溅起浓浓的烟尘。剧烈的河风吹來。将烟尘迅托向空中。变成暗黄色的云雾。
暗黄色的云雾背后。千余淮安将士踏着不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