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

220.《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 (第2/3页)

王七麟推开窗户,一轮圆月高悬天空。

月光皎洁。

阳台有花,王七麟指着怒放的花朵满含深情的诵读道: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他又看向苍穹点点星,继续读道:“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随着全诗一句句吐出,书生们表情一次次变幻。

最后一个‘消’字吐出,有的书生倒吸凉气、有的书生激动的举酒杯、有的书生颓然、有的书生眼神呆滞,还有的秀才吹口哨。

吹口哨的自然是徐大,他竖起两根大拇指道:“牛逼哉!”

王七麟忘记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也忘记诗名了,他当时为了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就死死记住了全诗。

本来时隔多年,这首诗他忘记的差不多了。

但好巧不巧,前段时间他唤醒了脑神,如今记忆力非凡,少年时候的许多往事都能回忆起来。

刚才穆太航提醒他后,他就在绞尽脑汁的回忆这首诗,最终好悬给回忆了起来。

这首诗相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八月十五夜月》、《嫦娥》、《唐多令》等千古名句自然不算什么,可这些千古名句都在书本上,在场书生懂的比王七麟更多,他没法剽窃。

而这首诗是他在梦里发现的为数不多在新汉朝诗词书中找不到的诗作,于是他才苦心背了下来,少年时他不懂事,以为自己作一首好诗就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才。

但爹娘的不重视加上他的成熟,他就把这妄想给摒弃了。

诗才不是那么好当的,比如此时孟忠贤便猜到他这首诗是剽窃所得,拍案而起问道:“王大人,这首诗当真是你做的?”

王七麟笑道:“怎么,孟大人也要来做一首吗?”

孟忠贤问道:“不,下官只是关于这首诗有些疑惑想问问大人,诗中用典是怎么用的、诗中有什么考据?这银汉与红墙代表什么?剥后蕉是何意?三五年与三五月又是在感慨什么?还有……”

王七麟沉着的说道:“这些好说,孟大人,咱们饭后可以仔细探讨。现在就算了吧,良辰美景不待人,春宵一刻值千金,接下来的时间应当交给在座学子,由学子们来向在座大人展示自己的文采。”

听到这话书生们激动的想骂娘,你不知道从哪里捣鼓来这么一首好诗,相比之下我们的诗词能见人吗?我们还有个屁的文采可以展示!

孟忠贤更明白这道理,他索性说道:“王大人,您这首诗堪称千古名句,不知道它的诗名是什么?它当真是你所作吗?”

就差没有直接说你这孙子抄袭剽窃了!

但孟忠贤冰不是在无事生非,他坚信这首诗不是王七麟做的,因为他堂堂一个举人,自认都做不出这等好诗来。

要知道他已经读圣贤书五十年,而王七麟呢?

一个粗胚罢了!

王七麟笑道:“孟大人是因为本官没有上过学,所以就以为本官不识文字、不懂诗词了?但是你读书几十年,须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算了,孟大人,你我在这里争执这点毫无意义,有什么疑问等宴会结束你来找我,咱们共同探讨。”

“至于本诗的诗名,”他沉吟一声道,“我还没有想好……”

孟忠贤笑道:“是王大人没有想好还是你不敢……”

“中秋月夜赠赵刘曹三君!”王七麟突然说道。

孟忠贤一愣,问道:“什么?”

王七麟淡淡的笑道:“我说这首诗的诗名叫中秋月夜赠赵刘曹三君!”

刘博顿时面露喜色。

赵霖吃了一粒无花果,道:“改一下吧,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我是个只会舞刀弄棍的粗人,对诗词歌赋并无兴趣。”

王七麟颔首道:“那便是‘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

刘博更高兴了。

他是读书人,很清楚这首诗的价值。

实际上他与孟忠贤一样,也不相信这首诗是王七麟所作,事实上在座任何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首诗来他都不信。

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反正这首诗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且诗名与自己相关。

这代表什么?

代表这首诗传颂多久,自己的名字和生平就能流传多久!

于是他举起酒杯赞叹道:“王家小郎果然是青年俊杰,拔刀能平天下魔,收刀能写圣贤书!来,诸位,我们共同举杯,当为此等佳作浮一大白!”

知府已经发话了,孟忠贤还能说什么?

他失魂落魄的坐下,心里就一个念头:坏事也!完犊子矣!呜呼哀哉!

刘博对这首诗大为欣赏,一杯喝完举着酒杯又吟了一遍,然后诗兴大发,挥手道:“诸位学子,还不展现你们的诗才?”

王七麟不怀好意的看向孟忠贤,道:“不如从孟大人开始?”

孟忠贤要骂娘,可不敢出声。

瑟瑟发抖。

噤若寒蝉。

堂下书生更惨,他们一个个使劲低着头,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裤裆里。

徐大看的直乐,当年他上学的时候,每当夫子要提问难题,大家伙就是这个熊样。

但刘博这会正在兴头上,他对孟忠贤期盼的说道:“孟大人,请尽展诗才!”

曹庆也催促他:“对,本官在府城听说过孟先生大才,今夜正值中秋佳节,还请一展诗才。”

今晚他们和赵霖是主角,而赵霖对文坛的事毫无兴趣,这意味着如果还有佳作问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