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魏忠贤(二) (第2/3页)
的只知专权敛财祸国殃民的刘瑾等权阉还是有区别的,他对大明还是有所贡献的。因为他出身社会底层,养成了狠辣果断的性格,而这恰恰是优柔寡断的崇祯皇帝和喜欢扯皮的东林党人所不具备的,在他专权期间,朝廷的决策不论对错,但起码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自己读书少,所以他十分重视挖掘培养人才,对于有真才实干的人他都会先拉拢,如果不能为己所用才会打压,这一点从他对袁崇焕的态度也看得出来,而且他十分护犊子,只要是投靠了的人他都会全力保全,所以他才能聚拢那么多的党羽,这也是他能掌控朝政的重要原因,他手下的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孩儿四十孙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否则也斗不倒群英汇聚的东林党,这一点就比刘谨之流要高明许多。
同时因为魏忠贤出身贫苦,所以他知道只是搜刮贫苦百姓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才坚持要征收商业税,保证了当时明朝的财政没有崩溃,而他出身草莽的江湖气也让他在抵抗建奴侵略上态度十分坚决,没有在关键问题上拖后腿,所以在他专权期间,明朝虽然在和建奴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是却能一直将建奴挡在山海关外。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思索的细节,我去查了不少史料,都没有关于崇祯抄魏忠贤家到底搜出了多少财物的记载,但没有收到“和珅跌倒,天下吃饱”的效果是肯定的,否则崇祯皇帝也不至于扣扣索索,为国库空虚发愁了。这一点也说明魏忠贤虽然专权,但也不是纯粹地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还是有心帮天启皇帝把朝政管理好的。
那么魏忠贤到底该不该杀呢?我认为该杀!首先从政.治角度来说,当时魏忠贤权倾朝野,党羽众多,“世人只知有九千岁,而不知有皇上”,而崇祯皇帝初登皇位,威望不足,如果不杀魏忠贤,他的皇位很难坐稳。而事实上杀魏忠贤正是崇祯皇帝为数不多的政治亮点,让他迅速在朝堂和民间建立起了自己的声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