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嫣然一笑为君倾 (第1/3页)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终南书院中的夜,照例要比山下的那些私塾,或是当今龙泉王朝的国子监太学舍要热闹许多,这倒也不是张载厚多事,能入得终南书院的,大抵都是想要凭借着自身的学问平步青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不正是而今读书人最大的念想吗?
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夜里没有夜课,一天的读书写文,到得清夜中,也告一段落,红袖添香夜读书没有可能,但是王元宝若是想如此,却是极为容易的,毕竟,还有个青鸾不是?
三两同窗,或是亲近的同舍生,聚在一起,谈论说笑着,也有激烈者,高声喧哗,与人争辩着自的学问和体悟,到底还是挥斥方遒的年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最是看不起那些如同粪土一般的侯王。
想要平步青云的读书人,能谈论些什么呢?
无非就是而今的天下时事,边境军事,或是王朝旗下的藩属国中的时务策,激扬文字,诸多精辟言谈,在这样的清夜里,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
王元宝倒是没有加入其中,他想要的,可不是这浮世帝王家,真正斩开枷锁之后,自己想要的,就愈发坚定,对于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言谈,听到了,也就姑且一听,不会放弃自己心中的坚持,这便是儒家圣贤所言的“立心”。
立得住本心,才能在纷扬的世上,秉持住自己想要奔袭的方向,纵然前路漫漫,也必然会上下求索。
晨时夜分,是练拳的好时候,王元宝经历了鲁国街一站,憾鼎拳第二式真意,隐隐有了些许苗头,王元宝一遍又一遍得回忆着那战中的心境,而手中的拳架,也没有停下,按部就班地挥绽开来,这是练拳日久的习惯,潜移默化的结果。
初时韩慎对王元宝的憾鼎拳架大感兴趣,跟在王元宝身后,模仿着,毕竟聪慧,连着两天,就将拳架模仿得**不离十,只是也就是两日,韩慎便不愿再跟在王元宝后面学了,聪慧有聪慧的好处,但是其弊端,往往就在这枯燥,或者说是须得持之以恒的事里。
读书练拳,都得需要天赋,但是也不止是天赋才能造就人才,天才须得天生,人才,却是靠着自己的上下求索,浑若天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势自然而成。
这就是持之以恒的好处。
韩慎很聪慧,这也是方两收他为徒的缘故,但是这份聪慧,在读书上,最是好处,在练拳上,却是大忌。
兵家武夫的拳谱,是为了沙场而生,兵武不分,兵家真意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武,只是手段,武字拆开,是“止戈”,兵家虽在沙场中,行的却是止戈之道,天下一统,这烽火狼烟之“戈”,便能停止。
走火入魔,踏入歧途,兵家最忌讳天资聪颖者,因为这些人,往往最容易走火入魔。
韩慎就是此中之人,好在,他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王元宝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