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六百八十九章成长的道路(一更求鲜花)

两千六百八十九章成长的道路(一更求鲜花) (第2/3页)

和他同时交流到广南省来的干部,听说应一伟去了这么一个穷地方,也在暗暗的替他担心,认为他绝对吃不了那里的苦,有的人曾经劝他,只要是能混下这两年,保证县里不出什么大事就是功德圆满了,在这个地方如果没有老领导的关照,应一伟要想爬上去那是很难的。

不仅是这些干部们在给应一伟泼冷水,就是他的老婆董洁也劝他,能当上正处级干部也就应该满足了,不要再费心巴力的想着出什么政绩往上爬了,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上一辈子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但应一伟可没有这么想,他想起了老书记对他的谆谆教导,又想起了自己才三十多岁,一身的抱负还没有实现,岂能就这样消沉下去?环山县虽然穷,但应一伟是县委书记,响当当的一把手,有着实现自己抱负的先决条件。老书记也曾经讲过,越是穷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绩,正是这些原因才让应一伟下定决心俯下身子干出一番事业来。

应一伟想到也做到了,在环山县任县委书记这两年里,应一伟就愣是没有回过一次安江,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他有三百天待在基层,被环山县的干部群众誉为下乡书记。

摸清了环山县的情况,应一伟就制定出了一套适合环山县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当时有好多的安江企业家,在穆国兴的号召下涌到广南投资,虽然一些大的老板被省和市里给留下了,但是一些小老板手里也有不少的资金,苦于没有投资的门路。

应一伟瞅准了这个时机,利用同是安江老乡的优势,把好多的小老板请到了环山,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应一伟的诚信终于感动了安江的老板们,当年环山县的招商引资规模就达到了七个亿,可以说是开创了近山市十三个县的先例,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也渐渐引起了新来的省委书记窦阳逸的主意。

应一伟干起工作来也确实有一股狠劲和韧劲,曾经为了解决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竟然几次跑到市里几个银行行长家里,最后竟然把县委和县政府的大楼都给抵押了出去,用近山县干部的话来说,应书记当时是破釜沉舟了。

应一伟在工作中有一股闯劲,但绝不是蛮干,每一个项目都经过认真的考察和专家的评估,既符合环保的要求,又注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连续上马的几个工程,不仅当年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