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聪明还是笨 (第2/3页)
“老爷子不会说是荔儿说的。”
“可是老爷子心里总会有疙瘩地。”
“是!”苏荔点点头,是啊,康熙总会觉得奇怪的,可是办个武林不对,刀剑师大会算于民间的行为吧,算了,德妃混了一辈子了,怎么说都是对地,苏荔这点好,“听人劝落一半!”但还是有点冤,自己说什么了?
第二天胤进宫议了会事,就过来看苏荔。苏荔便把头一天的的事跟胤说了一遍。怎么说胤比自己的斗争的经验丰富,问他总没错吧。
胤正在喝冰镇的酸梅汤,没听完便一口水喷了出来,心肝儿坐在胤的膝上,忙低头伏在胤怀里以躲开荼毒;苏荔跳开了,看来这些年的马没白骑,身手非常利索;最倒霉的算是宝宝了,酸梅汤是他端给胤地,正好在胤的面前,总算这些年的武没白练,没被喷得一脸,但还是沾了点“便宜”!
“你出的主意?”
“只是闲聊说到的,李谙达说人家可能来不了,说都是有身份的人。荔儿想想,就随口说了,这些人有身份了,那么一定好面子啊。如果真的给个天下第一的招牌,还是皇帝亲提一定很多人往这儿跑,连皇上的盘缠都省了。荔儿是不是有点多事?”苏荔想想轻轻地问道。
胤无语的看着这个看着聪明的笨娘们,早上他进宫,正好碰上张、马二位,老张同志对他笑得很温和;马齐看到胤打个千儿,“王爷,侧福晋的菜做得真好,人人都说她做得好,奴才还不信的,昨儿吃了,真是好。”
胤听着直犯愣。但还是拱拱手,算是还礼,正好李德全来宣了,解救了他。走在路上还犯嘀咕,马齐平时虽跟自己关系不错,但还没亲热到可以到这个地步吧?到了康熙的书房。张庭玉从袖子里拿出了个折子,递给康熙。
“臣昨儿连夜调来工部的记录,原来自古以来,有铁矿砂的地方便会出名匠,只是……致明后,我朝亦无名师。”
“一个也没有?”康熙愣住了,原以为苏荔的主意很不错,任谁也不能说自己想借鉴人家地技术了。没想到张庭玉此时竟来说没有。
“历史上倒是名匠倍出,只是却传承无续。几朝磨砺之下,所剩无几。”张庭玉原也没想到,一查之下。倒真是一身地冷汗。他是文人,书香传家,书是念了不少,只是没有关注这与科考无关的条目,昨晚找不到大师,一着急,把幕僚全弄起,去查书,把从古至今与之相关地都摘了下来。写成折子,今儿一早递给了康熙。康熙看了,也觉得背后冷溲溲的。等折子到胤手上,也吓了一跳,那自己现在军队里配备的大刀算什么?如此一来,找大师就更加刻不容缓了。可是现在咱们这儿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皇上真是圣明啊,依奴才的,先去朝鲜弄几个来。奴才就不信,咱们这儿这么多人,难不成还不如朝鲜人?”马齐才不管那些呢,马上言道。
胤当然知道,可是不是没面子吗?想想,再看看折子,已经明白了康熙原想着捧个大师出来,再把这位大师和天下第一的封号当鱼饵,把天下的铸剑师傅都钓到大清来。倒是好主意。奈何无饵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儿臣想不如先下旨各地,选送铸剑师傅来京。没名师先选一个出来,捧也捧成大师。”胤想了想,继续说下去,“再就是,儿子虽不懂铸剑,但总是一法通万法通地,这么些工匠凑在一块,总能有所得吧!”
“四爷这话是老诚谋国之言,只是可能就赶不上今年的兵了。”张庭玉躬身说道。
“本就不是可一蹴而就的事,老四的法子不错,先把这些人聚在一起,敲敲打打的,总能敲出点东西吧。”康熙点点头,“张庭玉拟旨。”
张庭玉忙到边上的小书桌上,写下旨意,康熙看了一眼,盖上自己的大印。这事就定了下来,胤看没事了,等康熙没事了,便过来看老婆孩子。路上还在想,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万一真的和倭人与朝鲜人打起来,还真是会死人的。只是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