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第三百六十一章 名士和狂士 (第2/3页)
学。
他先入克拉克大学学历史,毕业后考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
这正是和林子轩同学的那段时间。
192o年9月,徐至摩前往英国,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他在美英两国,待了整整四年。
有趣的是,他们在国外学的都不是文学。
仔细想想,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大多是专业不对口,或者说都改行了。
鲁讯留学的时候学医学,胡拾学的是哲学,周作仁在日本先攻读海军技术,最后学习希腊语,算是外语人才。郭沫偌学习医学。
像是沈丛文和张痕水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加上徐至摩和郁达浮,这些人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文学,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写作,但他们就是凭借着天赋和自学,成为了文学大家。
这说明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只有喜欢才能挥潜力,才能做好。
什么是文学天赋?
郁达浮在日本的时候就有银灰色的死在国内报纸表,随后出版中国第一部新文学集沉沦,比鲁讯的集呐喊还要早一年。
在新文学领域。他是中国除了鲁讯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家。
到了1927年,他都准备出版达夫全集了。
当然,他的名气和林子轩没办法比,不过林子轩是作弊。他可是真才实学。
徐至摩的诗歌天赋不用多说,就算没有再别康桥,也能写出无数才情飞扬的诗句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像这种诗句没有一点小才华还真写不出来。
所以,读者可以批评他的人品,但不能否定他的文学才华。
徐至摩和郁达浮都是有真性情的人。他们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或者不公就会说出来。
比如,徐至摩对苏联的批评,郁达浮对广州国民政府的抨击。
然而,他们两人毕竟不同,这点从梁时秋对两人的看法中可以得到印证。
梁时秋属于文坛后辈,新月社的成员,和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