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舆论战争 (第2/3页)
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将会是舆论的焦点。
普通读者并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多少报馆临时改变了排版,又有多少幕后交易。
有些人昨夜在公共租界的卡尔登大戏院看了中日海战。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一部给日本洗地的电影。
在电影中,中日战争之所以发生,是清政府在朝鲜步步紧逼。日本出于道义才出兵帮助朝鲜获得独立,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对中国宣战。
清政府的贪得无厌和日本的坚守正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把自己伪装成弱者。
这是一个弱者通过不屈的努力,最终战胜强者的励志故事。
片中的海战场景的确惊心动魄。场面宏大。
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看了中日海战或许会同情日本。
这就是电影的宣传作用,当观众看多了这类电影,就会忘掉真正的历史。
这些观众清晨起来,翻看报纸,想看看报纸对甲午风云和中日海战的评价,却没想到看到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他们甚至怀疑这两部电影讲的是同一段历史么
更让他们迷惑的是报纸上的报道同样扑朔迷离。
有的报纸说根本没有大屠杀。只是日军和清兵交战造成的死伤。
有的报纸则给出了证据,信誓旦旦的说日本在旅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林子轩让万象书局旗下的员工购买了上海的大部分报纸,记录下来哪些报纸倾向于日本,哪些报纸持中立态度,哪些报纸支持自己。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阵营的方式。
他昨晚没有睡好,从电影放映结束就陆续接到不少的电话。
大部分是规劝的,劝他不要和日本人闹了,还有关心的,问他需不需要帮助,甚至有恐吓电话,一听就是日本人打来的。
早上的时候,他接到了美国大使馆的电话,随后就是法租界公董局的电话。
可见日本人的动作非常迅速,不过林子轩并不打算停止放映电影。
他之所以选择在1926年最后一天放映甲午风云,是经过深思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