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2/3页)
没有打消妹妹的积极性,能够让她有点事情做也好,家里会安宁很多。
他把妹妹介绍给了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的会长戈公震。
戈公震是上海著名的报人和闻行业颇有声望,出生于189o年。江苏东台人。
他在1913年来到上海,先是在局做学徒,后来成为时报的总编辑。
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戈公震是位会长。
此人对于新闻行业的历史知之甚详,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讲授新闻学。
不要奇怪这些大学的名字,它们大多是民办学校,说难听点就是野鸡大学。
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很难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不像是清华和北大那样具有知名度。
这个时候,戈公震花费数年之功编写完成了中国报学史。较为全面的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展的历程,可谓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这让林晓玲极为郁闷,原本自己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却现人家已经做完了。
戈公震非常大方,他把还没有出版的稿给林晓玲观看,希望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高才生能够提提意见。
在中国的留学生里,学习新闻专业的并不多见。
林晓玲看完之后,结合她在西方学到的新闻理论,还真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国报学史史料丰富,却不够系统。研究的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理论性的东西。
戈公震接受了这些建议,他并没有学习过新闻理论,都是依靠自己不断的摸索。
和林晓玲交谈后。他决定前往西方各国一趟,抱着学习的态度考察各个国家的新闻行业,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经营报业的。
如此一来,林晓玲又变得无所事事了。
她除了加入了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外,再次陷入相亲的死循环之中。
作为哥哥,林子轩对此爱莫能助。
林晓玲这次来找哥哥是因为她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创办一所教授新闻专业的学校。
这不是综合性的大学,而是类似于短期培训班的教学机构,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