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 (第2/3页)
学内涵,顾颉钢阐述了《断章》的深层意义……
这份临时起意的诗歌增刊后来被称为新诗的《圣经》,奠定了新诗在新文学中的地位,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了后来的湖畔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等众多新诗流派。
好在林子轩的这些新诗在这个时候段内发表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今年可是新诗突飞猛进的一年。
1921年6月8日,在郁达浮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创造社正式宣告成立了,成员包括郭沫偌、成仿伍、张资评等人。
创造社到秋天的时候会在上海出版《创造社丛书》,其中就包括了郭沫偌的诗集《女神》。
《女神》是自由诗体的代表作,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的作品。
《女神》的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其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奇特的想象和夸张,个人英雄主义等等,都影响了一代青年人。
颇有一种《女神》一出,谁与争锋的气魄。
而湖畔派的代表诗人汪静知的《惠的风》也即将出版。
其中对人生价值,大自然的探索与追求,对爱情的渴望等等也为新诗打开了一扇门窗。
还有林子轩的好室友徐至摩,同样在这一年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新月派由此而生。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林子轩,新诗还是会照常发展下去。
不过现在林子轩占据了时间优势,成了新诗的奠基者,别看只提前了几个月,这就是开创者和追随者的区别。
如果说胡拾的《尝试集》分开了旧体诗和新诗的界限,那么林子轩的诗作就给新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新潮》诗歌增刊一出,北平诗坛瞬间就喧嚣起来。
学生们都在谈论着这些新诗,热切的争论着,教授们也在交流,新诗成了一种潮流。
这还解决了白话文写作的困境,事实证明,用白话文也能写出优美的诗作,为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增添了证据。
在这些读者中,有一位女孩子较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