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提名奖项【一更】 (第1/3页)
而金像奖不同,金像奖则以香港本土电影为标准参赛,参加金像奖的条件有三个,第一:电影团队中必须有8人以上是香港户籍,其中包括:演员,摄影,编剧等等。第二:电影导演必须是香港户籍。第三:有香港资金注入的电影。如果你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便可以报名参赛金像奖。
就好像后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因为符合第一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变可以报名参赛金像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因为符合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也可以报名参赛金像奖。
而例如《色,戒》虽然有香港资金注入,但是导演李安是台湾籍,而且电影团队中的香港人不足8人,因此只能报名最佳亚洲电影。
相比起金马奖来说,金像奖真的显得小家子气了一些,基本上只有香港有关的因素才能评上金像奖这一点就广受诟病,若是以前也就算了,以前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基本上香港电影就代表着华语电影,一般说的话语电影九成九都是说香港电影,在东亚这一片都是香港电影的地盘,好莱坞电影进来了也得趴着听话,但是现在没落了就是没落了,在如此没落的情况下,还坚持这一套,绝对是不得人心。
虽然有为香港电影坚守阵地的意思,但是看看奥斯卡就知道了,奥斯卡并不禁止全球的影片报名,并没有特意偏向谁,但是好莱坞电影因此失势了吗?并没有,绝大多数的时候,好莱坞电影依然是风光无限。
再想想**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何等的辉煌,那时候即使全亚洲的电影都能参与角逐,但是又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压过那时候香港电影的风头不成。
所以其实是一个地区的电影的好坏撑起了一个电影节,而不是电影节撑起一个地区的电影,如果香港电影不振作的话,就算金像奖再努力限制别的地区电影进来也没用。
现在台湾电影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都是华语电影界里的重要奖项,都是华语电影的顶级奖项,都有华语电影“奥斯卡”之称,金像奖现在之所以还能保持着华语电影圈两大电影节的名头,不是因为他的策略是对的,而是香港电影的虎威犹在,现在社会上主流的一批人,正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一批人,而香港电影辉煌时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所以在很多电影来说要达到那三个条件不算难,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现在撑着香港电影的那批导演,演员,幕后人员都老的走不动路,拍不动戏的时候,那时候的内地和台湾电影里到哪里去找香港电影或者八个以上的剧组成员,到时候大多数的华语电影都达不到参加金像奖的条件的时候,金像奖就只会变成香港人自己内部排排坐分果果的一个奖项,从亚洲顶级大奖变成香港自己内部电影节的奖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