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照单全收 (第2/3页)
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以区区1万美元的年薪标准挖到一批造船技师之后,林振华等人心满意足地乘火车返回莫斯科,去与几天前抵达那里参加中俄经贸谈判的何海峰汇合。
“林哥!”
林振华一行刚到宾馆大堂,就见一位女孩子笑靥如花地奔过来,伸出两只手,挽住了林振华的胳膊。不用说,这年头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林振华如此亲昵的,只有何海峰的宝贝闺女何岚了。连林振华的夫人杨欣也不好意思这样和老公当众秀恩爱。
何岚在去年就已经从人民大学毕业了,在何海峰的安排下,去了国家物资部,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过,据说她对于部委里的氛围很不喜欢,天天闹着要跳槽出来。林振华这大半年先是忙曰本事,后来是忙苏联的事,倒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何岚了。
“岚岚,你怎么来了?”林振华一边说着,一边试探着往回抽自己的胳膊。不过,何岚两只手攥得挺紧,他又不便于拂了小姑娘的面子硬把胳膊抽出来,只好一脸尴尬地由着她了。
“我爸到莫斯科来开会,他说让我跟他一起过来,开开眼界。”何岚说道。
“怎么样,看到什么没有?”林振华笑着问道。
何岚点点头:“我们刚来两天,接触的范围还不够,不过,俄罗斯真的挺惨的。”
“嗯,好好多看看吧。”林振华道,“我想,看过之后,你对于几年前我们之间的争论,会有一些新的理解的。”
“我就知道你和我爸一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训人。”何岚佯装嗔怒地说道。她这一生气,倒是把攥着林振华胳膊的手给放开了,这让林振华轻松了不少。
正如林振华所想的一样,何海峰这一次把何岚带到俄罗斯来,还真是让她接受教育来的。俄罗斯目前正在走的道路,就是中国在几年前差一点要走上的道路。甚至于如盖达尔的休克疗法之类,都是在1988年前后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曾经鼓吹过的。何岚曾经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幻想过一副美妙的变革图景,但当她这几天在莫斯科街头看到俄罗斯的颓势时,不由得一阵阵后怕。
要说起来,俄罗斯的确是中国的一个好邻居,每逢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来临时,俄罗斯总是冲锋在前,给中国当实验田,让中国能够从它的身上获取经验,或者汲取教训。70多年前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而1年前的苏联解体,则让中国知道了全盘西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还是走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道路更为稳妥。
俄罗斯交学费,让中国得到知识,这种境界,堪称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典范了。
两个人正说着,何海峰也从宾馆的楼上下来了。刘向海和陈天先迎了上去,先后与何海峰握了握手。陈天指着站在林振华身边的何岚,笑着对何海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