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电炉 (第1/3页)
左治义雄带来的这段小插曲,最终也没能影响到西乎公司与汉华重工之间的合作。河野芩生向林振华一行提供了最详细的型号和报价资料,林振华让马杰负责把这些材料收好,以便未来与西乎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接洽。
松下永三亲自过来与林振华见了面,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探讨了进行长远合作的可能姓,松下永三表示,只要是在巴统限制范围之外的技术,西乎公司都可以向中国方面提供,而且在价格上也是非常优惠的。
对于尼宏重工的抱怨,松下永三采取了完全无视的态度。一方面,曰本国内的化工设备生产已经在走向衰退,这种用钢铁和人力堆积起来的产品,对于曰本这样一个资源短缺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国家来说,已经是鸡肋了。另一方面,曰本的化工设备厂商大多都在十几年前更新过设备,现在并没有新的设备更新要求,这对于像西乎公司这样的装备提供商来说,就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了。
相比之下,新兴的中国则是西乎公司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而装备水平却严重滞后,对于新装备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西乎公司请专业咨询公司研究过,认为在未来30年内,中国至少需要采购上万亿美元的加工设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啊。
为了尼宏重工而得罪中国人,这样的傻事西乎公司才不会去干呢。
林振华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了西乎公司的展区,继续在展厅里转悠。
韦东齐、卫景文、马杰等人都是带着采购任务来的,每到一家的展台,便要了解一下相关设备的情况。国外先进设备的水平比国内要高出了几个数量级,几个人看得眼睛发直,恨不得把所有见到的好东西都打包带回国去。
“差距太大了!”卫景文摇头叹息着,“原来在国内还没感觉,现在站在这个展厅里,觉得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可真是太大了。”
韦东齐也是一脸沉重的表情:“看看,人家的80万吨乙烯设备都已经定型了,咱们连11万吨的还没搞出来呢。等到咱们把80万吨搞出来,别人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小马,你是什么想法?”林振华对马杰问道。
马杰道:“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总是能够追上去的。如果不追,那就永远都没有希望了。”
“说得对!”卫景文翘起一个大拇指夸奖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没希望了,但我们会给你们当垫脚石。小马,希望等你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装备工业已经能够和发达国家一分雌雄了。”
韦东齐也赞道:“小马的确是个好苗子,好好干,你的前途比我和卫老师都要广阔得多的。”
马杰被两位前辈夸奖了一通,颇有些不好意思,他连忙换了个话题,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看到这么多好设备,我现在才知道咱们真的是很缺钱啊。过去我们同学私下里还嘀咕过,说林经理什么都好,就是太贪财了,挣这么多钱还不够。”
“现在明白了?”林振华呵呵笑道,想不到华青的学生居然这样议论他。
马杰道:“现在明白了。咱们要迎头赶上,必须要有先进装备。可是,这些装备随随便便找一件出来,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咱们汉华重工挣的那些钱,放到这里简直什么都算不上。”
韦东齐道:“咱们还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量用最便宜的装备,做最多的事情。”
林振华点点头道:“老韦说得对,咱们现在钱少,有钱要用在刀刃上。不得不买的装备,咱们就想办法筹钱来买。能够替代的,就想办法替代。”
大家边走边聊,来到了alk的展台前。韦东齐一眼看到了一个高频电炉的模型,他凑上前去,认真地看了看上面的介绍,然后欣喜地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你看,咱们一直说要装备一台能够熔炼特种钢材的电炉,想不到在这找到了。你看它的介绍,它是用石墨电极埋弧加热,设有氩气搅拌装置,能够自动完成脱氧、脱硫、调成分和控制熔炼温度。”
“的确是非常不错。”马杰也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