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三章 我心当如量天尺,量天量地量众生 (第1/3页)
前世时,方天看过一部影片,《天地大冲撞》,那个宣扬自由平等的国家出的。
影片讲的是彗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地震、火山、大陆位移,以及大洪水,政府启动“方舟计划”,让100万人进入方舟避难逃生。
这100万人怎么选?
其中的80万由电脑随机选择,然后剩下的20万,由权力部门指定各方面的社会优秀人才,如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军人、教师、艺术家等。
这个安排看起来相当合理。——保证了大部分的平等,又照顾了人类的精英,兼顾了理想与现实。
影片中女主角最后的选择,更是相当地彰扬了人性中的爱和美好。
这是影片中的安排。
如果真实的情况发生,会怎么样?
恐怕会不那么美好。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谁被选择,谁被放弃?
总有人是弃子。
有分量未必就不是弃子,但无论如何,有分量的人,成为弃子的机率,总是要比那些没有分量的小一点吧?
方天来的那个时代,只要不是太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小时就都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充斥于学业过程中的各种比赛绝不少见。每当这个时候,校里院里班里总要抽出前三、前五、前十、前二十名之类的,参加比赛。
为什么不随机选择呢?那样可以更百花齐放,更多姿多彩嘛!
事实是,不具备相应分量的人,没有被选择权。平等?你只能在与你相同情况的人中寻求平等。
就像奴隶社会,除了极少数奴隶之外,大部分的奴隶们之间,也都是人人平等的嘛!人类社会越发展,那“人人平等”的覆盖率,说不定反而是越低。
因此。在方天来的那时代,如果你说我们自由度比你们要大得多了,奴隶们会集体羡慕,但如果你说我们人人平等。那奴隶们就都笑了。
而自由度大小,实在和人性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是社会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利用程度提高了,人类获得的整体资源水涨船高。于是,人类就从天时不济时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变成了天公作美时的“佃农家也蓄了几筐”。
这种情况下。某些东西就被隐藏了,阳光下,显得处处美好。
然而,只是隐藏。
——从未消失,从未改变。
这一次锻炼计划,其实也是一个试探,一个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的对欧文的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站到高处。
地位越高,越是风急浪大,越需要立得定根脚。
前世的一本叫做《菜根谭》的清言小品中有一句话。“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这话说得,实在是大实话。
所以宋时的苏东坡这个废柴就在感叹着:“高处不胜寒。”
不擅权力斗争,却又因为才名满天下而走到了超出其自身分量的高位,于是被一群同位但是明显更具分量的对手们打得找不着北,于是这位仁兄只能苦逼地借诗词以遣怀。
但是你既然这么弱,却又这么有才,让谁看着,都实在是忍不住踩一下啊。
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不好踩,一种好踩但是踩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有时候有的人偏偏能奇迹地将两种情况集为一身,成为一个让人既好踩,踩起来又分外带感的人。
苏大学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于是这位仁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