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鼎禁和鼎 (第2/3页)
一点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文本里有描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刚才一路上吕清广看到不少类似的巨鼎,圆鼎更多大半还带着盖子,材质各式各样但都有精美古朴的纹饰。眼前这个鼎卖相惨点,土了吧唧的一个圆鼎盖着个藤编的盖子,倒是三足大肚,但那三条象腿也太粗了彻底破坏了美感。陶制炉鼎前面也有,不大但都很漂亮。
而玄幻风格的那就更多了,不过玄幻的主体是鼎的功效,这从外观上不大看得出来。
吕清广估计老白会走玄幻路数,果不其然,白大十飘身而起定在半空,张嘴喷出黄色光珠悬在头顶。他伸手虚抬用灵力隔空托起鼎盖,鼎盖缓缓地升上四五米高老白身影一晃来到鼎口上,黄色的光珠托着鼎盖。吕清广勉强能看到鼎中似乎有不少树枝草根兽骨卵蛋碎石等,估计是之前老白放入的药材吧。
老白换出手来将怀里的白玉瓶掏出来往鼎里滴了五滴诵鸟的血,然后飞身后退,双手虚抬用灵力托住鼎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